部編版九年級歷史上冊《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展》PPT優質課件下載,共22頁。
溫故知新
中世紀晚期(11---15世紀),歐洲社會處于轉型時期,原來的封君封臣制度和莊園制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些變化不斷沖擊著舊觀念、舊制度,推動歐洲邁入近代社會——
學習目標
1.通過西歐墾殖運動的發展,了解莊園制度的發展;
2.概括租地農場和手工工場的特點
3.理解土地關系變化和手工業發展與資本主義萌芽的關系
4.了解富裕農民和市民階級的出現及其意義
一、經濟發展——新的生產和經營方式
(一)農業——租地農場
變化一:各地紛紛開展墾殖運動。
11世紀后
有的是領主組織,多數是農民自發開墾
土地面積擴大
11世紀后,為何歐洲農村會出現墾殖運動?
人口大規模增長
農業生產工具的進步
佃農對自由土地的向往,希望能解除舊的人身依附關系
開墾者是土地的主人,新墾區按照自己的方式耕種,仿效自治城市,成為具有獨立司法權和行政自治權的地區
變化二:貨幣地租取代勞役地租,莊園制度逐漸衰落和瓦解
變化三:土地集中成為趨勢,建立租地農場
(二)手工業——手工工場
1、手工工場的發展過程
2、性質 是一種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經營方式
手工工場的特點:雇傭關系、分工協作、面向市場
影響:
(1)土地關系的變化和手工業的發展推動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組織逐漸資本主義化;
(2)開始改變中世紀歐洲社會的整體面貌。
二、社會發展——新的階級力量
(一)農村——富裕農民
13、14世紀,貴族將地產抵押或變賣;富裕農民、騎士、鄉紳通過各種手段集中土地,以新的經營方式掌握生產交換等環節,還控制鄉村行政事務,成為農村中富有生氣的階級力量。
(二)城市——市民階層
手工業者、商人成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約關系賦予的權利。富商巨賈還投資鄉村,置辦田產,采用新的生產經營方式。他們與貴族聯姻或成為官員,抬高自己的身份,政治權利也不斷擴大,成為強化王權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 ... ...
關鍵詞: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展PPT課件免費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