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冊《木蘭詩》PPT優質免費課件,共46頁。
背景介紹
這首詩產生的時代眾說紛紜,專家判定事和詩可能產生于北魏,當時,北魏與柔然之間經常發生戰爭。這首詩是北魏與柔然戰爭中民間創作的作品,在長期流傳過程中,有后代文人潤色的痕跡,但基本上還是保存了民歌的特色。
《木蘭詩》選自《樂府詩集》,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首樂府民歌,也是一首長篇敘事民歌,產生于民間,充滿了傳奇色彩。
花木蘭這一形象最早出現于南北朝一首敘事詩《木蘭詩》(也叫《木蘭辭》)中,與《孔雀東南飛》合稱“樂府雙璧”。
“樂府”本是掌管音樂的,最早建于漢武帝時期。后來,人們將樂府機關采集的詩篇稱為樂府,或稱樂府詩、樂府歌辭,于是樂府便由官府名稱變成了詩體名稱。
《樂府詩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編,是我國是成書較早,收集歷代各種樂府詩最為完備的一部重要總籍,現存100卷,是漢朝、魏晉、南北朝民歌精華所在。內容十分豐富,反映社會生活面很廣。它的歌詞有兩大重要來源,一是文人創作,二是民間收集。
課文翻譯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嘆息聲一聲接著一聲,木蘭對著門在織布。
沒有聽見織布機的聲音,只聽見木蘭的嘆息聲。
問木蘭你想的是什么,問木蘭你思念的是什么。
木蘭說她也沒想什么,也沒思念什么。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昨天夜里看見軍中的文告,可汗大規模征兵,征兵名冊很多卷,每一卷都有父親的名字。
父親沒有大兒子,木蘭沒有哥哥,木蘭愿意為此去買鞍馬,從此代替父親出征。
“唧唧復唧唧”究竟是什么聲音?
(1)嘆息聲。木蘭在織布,本應該聽到她的織布的聲音,但聽到的卻是‘唧唧復唧唧’的嘆息聲,通過接連不斷的聲聲嘆息,刻畫出一個充滿憂愁苦悶的木蘭女的形象,告訴我們木蘭的憂思之深。
(2)織機聲。詩歌一開始,就出現不停不息的織機聲,人未出場聲先聞。然后才交代這是木蘭正在對門而織,一個勤勞的姑娘形象躍然紙上。但織者織著,有節奏的織機聲聽不到了,傳來的是一陣陣長吁短嘆從而轉入后面的情節。
(3)蟲鳴聲。夜深人靜,只有蟲兒在夜幕中“唧唧”鳴唱。木蘭姑娘正對門坐在織機旁織布,四野的蟲聲與木蘭的嘆息聲交相應和,誼染出木蘭將要做出一個重大決定之前的心境和氣氛。
“問女何所思,向女何所憶”的問話人是誰?
(1)父母在問。父母聽到女兒的嘆息,發出這樣關切的詢問。
(2)敘事人在問,以敘事人的身份進行擬問。
這兩種說法其實并不矛盾。在民間講唱文學中,演唱者往往有敘事人和故事人物的雙重身份, 敘事人的語言與故事人物的語言有時是相融合一的。 因此,這首詩中的“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以及“女亦無....從此替爺征"可視為父母與女兒的問答,也可視為敘事人的擬問報答。此外,這首詩中常以第一人稱來敘事,既可以看作木蘭的自述,也可以看作敘事人的轉述。
詳細解讀
簡單說說詩歌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詩的開篇用“木蘭當戶織”點明主人公的名字及身份,接著寫木蘭不織布卻一直嘆息這個與往常不同的情景,使人產生疑問,即設置懸念,引出下文的回答。
不斷強調木蘭在從軍路上“不聞爺娘喚女聲”的思親之情,這樣寫會有損木蘭的英雄形象嗎?為什么?
不會
從軍之急和思親之深,看似矛盾,實際上這樣的描述使得木蘭的形象有血有肉,令人信服,展現了她的女兒情懷,由此也更能表現木蘭舍家為國的英雄形象。
詩中是怎樣寫一家人迎接木蘭歸來的情景的?
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通過父母姐弟各自符合性別、年齡、身份特征的行為舉止,描寫家中的歡樂氣氛,渲染家人的興奮與喜悅。
作者是如何描寫木蘭歸家的生活細節的?
運用對偶與互文的修辭手法,描寫木蘭歸家后的生活細節。“開”“坐”“脫”“著”“理”等一系列動作,表現出木蘭回家后的舒暢、喜悅的心情,同時也寫出她對女兒妝的喜愛和對美的追求,表現出木蘭柔美的一面。
濃郁的民歌特色
本詩具有樂府民歌的獨特風格,開篇一問一答,是民歌中常見的形式。全詩用口語寫成,生動質樸,生活氣息濃厚。
敘事的詳略得當
對于木蘭從軍的緣由、行軍準備、離家出征和辭官還鄉詳細描寫,突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對于軍旅生活略寫,因此,主次分明、詳略得當是這首詩的一個顯著特點。
【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把人物放在具體情節中,結合背景分析
要抓住人物的肖像、語言、動作和心理來分析人物形象
要抓住人物之間的矛盾沖突或者關聯,注意人物之間的關系來把握人物的形象
... ... ...
關鍵詞:木蘭詩PPT課件免費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