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蘇聯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PPT課件3
十月革命勝利后,蘇俄三年國內戰爭時期,在經濟上采用了什么政策?
在極端艱苦的三年國內戰爭中,有效地集中全國人力物力,最終戰勝了敵人。但是,也引起了人民群眾尤其是農民群眾的不滿,破壞了生產力的發展,造成生產下降,社會不穩定。
請你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A、“用無產階級國家直接下命令的辦法”指的是什么政策?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B、列寧說這話時,蘇俄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國內戰爭已經結束,戰時共產主義政策集中全國人力物力戰勝敵人的的歷史使命已經完成。進入和平建設時期后,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對人民群眾尤其是農民群眾生產生活的諸多限制,日益引起不滿。必須盡快改變這種狀況,盡量調動人民群眾的生產積極性,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
... ... ...
新經濟政策的評價:
①提高了人民生產積極性,促進了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②鞏固了蘇維埃政權的基礎。
③是對建設社會主義的一次有益探索。
新經濟政策的啟示:
①制定政策要立足國情,實事求是。
②改革中要有創新精神;
③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促進社會穩定和諧發展。
④生產關系必須適應生產力水平。
... ... ...
怎樣從年代上區分“沙俄”、“蘇俄”、“蘇聯”?
1917年 二月革命以前,沙皇統治下的俄國簡稱“沙俄”。1917年十月革命勝利到1922年底蘇聯成立前的蘇維埃俄國簡稱“蘇俄”。“蘇聯”全稱“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到1991年解體,如今已經成為歷史名詞。
從年代上區分沙俄、蘇俄、蘇聯
1547——1917 沙俄
1917——1922 蘇俄
1922——1991 蘇聯
如今蘇聯已成為歷史名詞
... ... ...
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
1、蘇聯怎樣從落后的農業國迅速變成先進的工業國?
1928~1937年,蘇聯人民在斯大林領導下,放棄新經濟政策,轉而進行第一、第二個五年計劃建設,集中力量重點發展重工業,迅速實現了社會主義工業化。
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重大成就 (1928-1937年)
經濟方面:社會主義工業化 農業集體化
政治方面:1936年通過新憲法
... ... ...
弊端:第一、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
第二、只強調產值和產量,造成產品品種少、質量差;
第三、阻礙農民生產積極性;
第四、經濟效益低,浪費能源;
第五、政治上高度集權,缺乏民主,造成個人專權;個人崇拜盛行。
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中說:“蘇聯的辦法把農民挖得很苦。他們采取所謂義務交售制等項辦法,把農民生產的東西拿走太多,給的代價又極低。他們這樣來積累資金,使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受到極大的損害。你要母雞多生蛋,又不給它米吃,又要馬兒跑得好,又要馬兒不吃草。世界上哪有這樣的道理。
A、“蘇聯的辦法”指什么?
農業集體化運動中的強迫性措施
B、這些辦法在客觀上產生了哪些弊端?
國家從農民手中拿走的東西太多,使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受到極大的損害,農業生產長期停滯不前,導致整個國民經濟發展不平衡
... ... ...
探究
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過程中,中國應該從蘇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中吸取怎樣的教訓呢?
練習
1、列寧認為,既然俄國無法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那么就“應該利用資本主義作為小生產和社會主義的中間環節”,這項對小農占優勢的國家走社會主義道路有深遠指導意義的政策是
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B.新經濟政策
C.農業集體化政策
D.工業化政策
2、下列對蘇俄新經濟政策的理解,錯誤的說法是
A.蘇俄的新經濟政策是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積極探索
B.允許多種經濟形式并存,表明資本主義經濟有相當的生命力
C.新經濟政策實行的時間非常短暫,表明它不太適合當時的國情
D.中國的改革開放實際上借鑒了新經濟政策的一些理念
3、十月革命后,列寧一直在探索俄國的社會主義道路,并依據國內形勢的變化調整經濟政策。在1922年初的蘇俄不可能出現的情況是
A.小商販在自由市場出售面包
B.工人到市場購買糧食
C.農民的糧食全部交給國家
D.資本家經營鞋帽廠
... ... ...
關鍵詞:蘇聯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教學課件,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教學課件,新人教版九年級下冊歷史PPT課件,九年級歷史幻燈片課件下載,蘇聯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PPT課件下載,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PPT課件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