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阿Q正傳》PPT課件下載,共28頁。
素養目標
1.分析阿Q 這一典型人物的性格特點,挖掘“精神勝利法”的內涵。
2.對重要語句或段落進行深度解讀,從人物形象、敘述語言以及幽默、夸張、諷刺等藝術手法的角度,欣賞作品的藝術特色。
3.關注小說喜劇表象下的悲劇意味,探討阿Q 為何具有超越時代、民族的意義和價值。
作者介紹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1902 年去日本學醫后從事文藝工作,試圖以此改變國民精神。魯迅在《自嘲》里寫道“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也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
“魯迅”是他在1918 年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1919 年到1936 年間,他陸續創作出版了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二心集》《南腔北調集》等。
魯迅的小說取材于當時病態的現實社會,旨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雜文數量極多,題材廣泛,形象鮮明,論辯犀利,文風多變。散文以追憶兒時往事為主,平易曉暢,風趣生動。
題目解說
《阿Q正傳》是魯迅創作的中篇小說,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不朽杰作。“阿Q”是小說中的主人公。“正傳”,指章回體小說、評書等的正文,也指所要敘述的正題,這里引申為“本傳”的意思。
寫作背景
鴉片戰爭之后,中國內憂外患,政治腐敗,民眾愚昧,中華民族面臨滅亡的危險。封建統治者為了維護統治,采取暴力鎮壓和精神奴役的政策,利用封建禮教、封建迷信和愚民政策,對人民進行封建教育,造成勞動人民不覺醒的精神狀態。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資產階級把有強烈革命要求的農民拒之門外,廣大農民在辛亥革命之后,仍處于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殘酷剝削和壓迫之下,承受著政治上的壓迫、經濟上的剝削和精神上的奴役。
魯迅以思想家的冷靜和深邃思考,以文學家的敏感和專注觀察,分析著所經歷所思考的一切,感受著時代的脈搏,逐步認識自己所經歷的革命、所處的社會和所接觸的人們的精神狀態!栋 正傳》就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產生的。
主題歸納
小說節選部分通過對阿Q 的語言、心理、行為等的描寫,刻畫了阿Q“精神勝利法”的表現,反映了當時國民普遍存在的病態心理,深刻地揭示了國民劣根性,意在“畫出這樣沉默的國民的魂靈來”“暴露國民的弱點”,揭露當時的病態社會,“引起療救的注意”。
... ... ...
關鍵詞:阿Q正傳PPT課件免費下載,PPT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