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石鐘山記》PPT免費課件,共33頁。
素養目標
1.掌握文中的“莫、識、鼓、目、絕、而、焉”等重要實詞、虛詞與定語后置、賓語前置和狀語后置等特殊句式。
2. 學習本文將情趣與理趣融為一體的寫法,理解事須“目見耳聞”、不可臆斷的觀點。
3. 學習作者大膽質疑、重視實踐的求實精神。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詩人、畫家、書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軾是宋代古文運動的領袖,和歐陽修一起創立了一種穩定成熟的散文風格,世稱“歐蘇”。蘇軾也是宋代著名書法家,他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蘇軾也是宋代著名畫家,
“湖州墨竹派”創始人之一。他的詩清新自然,逢源自始,似信手拈來,亦莊亦諧,大巧若拙,題材廣泛,內容豐富,風格多樣化,是宋詩走向成熟的標志。他的詞開一代豪放詞風,他對題材、意境、風格、技巧等進行大膽創新,與南宋辛棄疾并稱“蘇辛”。
蘇軾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木石圖》等。
題目解說
本文是一篇因事說理的游記,記錄作者考察石鐘山得名的原因的過程。
石鐘山,在今江西湖口鄱陽湖東岸,有南、北二山,在縣城南邊的叫上鐘山,在縣城北邊的叫下鐘山。關于其得名原因,明代有人認為,“蓋全山皆空,如鐘覆地,故得鐘名”。今人經過考察,認為石鐘山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它既具有鐘之“聲”,又具有鐘之“形”。
主題歸納
本文寫的是石鐘山命名的來由。作者先考察歷史文獻,對酈道元的說法表示懷疑,對李渤的說法表示“尤疑”。得到機會后親自實地考察,補充了酈道元的說法,否定了李渤的說法。得出“事不目見耳聞,不可臆斷”的結論,表現出作者有疑必察、反對臆斷、重視實地考察的精神。
... ... ...
關鍵詞:石鐘山記PPT課件免費下載,PPT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