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天文學上的曠世之爭》PPT精品課件,共16頁。
素養目標
1. 了解“宣夜說”“蓋天說”“渾天說”等學說的基本觀點、歷史貢獻及其之間有怎樣的相互關系。
2. 梳理、概括中國古代宇宙結構學說的發展過程,領悟文章主旨。
3. 領悟“渾蓋之爭”的本質,對文章中的一些觀點進行探究性閱讀。
作者簡介
關增建,生于1956 年,1990 年畢業于中國科技大學,獲科學史博士學位。1995 年任鄭州大學文博學院院長。2000 年調入上海交通大學。主要從事科學技術史研究與教學,側重物理學史、計量史、科學思想史,兼顧科學史的教育功能和通識教育研究。
出版著作6 部,發表論文百余篇,其著作《中國古代物理思想探索》《中華文明史話·計量史話》,系國內同類著作的首部。
題目解說
本文選自《科學史十五講》(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年版)第三講“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略有刪改。標題是對科學史上一個影響較大的事件的高度概括,“天文學”界定了爭辯所屬的科學領域,“曠世”言其歷時久遠。標題具有引起注意、激發興趣的作用。
寫作背景
現代文明的高速發展,使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遙遠。有識之士很早就在為此擔憂。20 世紀初,哈佛大學校長康奈特建議用“科學與學術”的提法來兼顧兩者,受到熱烈歡迎;科學史家、《科學史導論》的作者薩頓大聲疾呼,要在人文學者和自然科學家之間建立一座橋梁,他選定的這座橋梁正是科學史。2006 年,學科力量較強的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科學史系的江曉原、關增建、紀志剛、鈕衛星等四位知名教授,聯合推出一部科學史著作——《科學史十五講》。該著作從科學史的意義、發端入手,在總論其學科史、功能、定位、方法范式以及在中國的歷史和現狀后,前五講追溯了古希臘、古代中國、阿拉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科學發展歷程,后十講則著眼于獨立學科如天文學、物理學、數學、化學等,以若干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里程碑連線,貫串整個人類科學史,擇要敘論重要人物、事件及其社會功能、文化性質并時加點評,顯現了扎實的科學和人文功底。
主題歸納
本文回顧我國古代關于宇宙結構模式的論爭,向讀者介紹了中國古代天文學關于宇宙結構的幾種主要學說,以中國古代天文學上的一場持續千余年之久的學術爭論為話題,表現了中國古人對宇宙問題的關注程度,指出中國古代天文學有重視實際校驗的傳統,向讀者普及了中國古代天文學方面的知識。
... ... ...
關鍵詞:天文學上的曠世之爭PPT課件免費下載,PPT下載,.PPTX格式;